“小口罩”关乎民生。口罩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健康。今年以来,口罩抽检通过率有哪些新变化?打击非法制售口罩有哪些新措施?市场监管总局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一批口罩抽检、质量安全标准等权威信息。
抽查不合格率明显下降。
据市场监管总局统计,2021年非医用口罩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检出率明显低于2020年。口罩质量稳步提升的背后,是监管的强化和严格。
针对口罩质量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筑牢人民健康..道防线。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司长刘敏介绍,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口罩产品质量专项抽查,重点检查过滤效率、防护效果等与防疫安全相关的产品指标,实现生产企业“尽可能多抽”,抽查覆盖全部产品。特别是加强对新设转产企业等口罩生产经营企业的抽样检查,做到“立即检查”“立即检查立即报告”“立即报告立即处置”。我们会在抽样后尽快进行检验,检验完成后尽快出具检验报告,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口罩分为医用口罩和非医用口罩。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监管司副司长张琦表示,根据12315投诉举报平台反馈,2020年医疗口罩投诉量为5060件(平均每月422件),2021年上半年投诉量为245件(平均每月41件),医疗口罩质量持续提升。
“加强口罩质量风险隐患排查,强化问题口罩处置。”刘敏表示,要重点抓好关键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如熔喷布的进货验收和口罩的出厂检验,以及口罩的标签和执行标准等。一旦发现质量安全风险,要及时预警,有效消除安全隐患。..时间处置不合格产品,责令企业立即停止销售,并依法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防止其进入市场。
这类违法活动主要是查处。
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于君表示,今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聚焦口罩产品质量,开展非医用口罩“扶企护民、保安全、保健康”行动,清理了一批违法违规产品,查处了一批重大违法案件,解决了一批突出的质量安全问题。
在口罩执法检查方面,市场监管部门重点查处这类违法行为: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和过期产品,将非医用口罩冒充医用口罩等。以假充真,哄抬物价,价格欺诈。
市场监管总局执法检查局副局长南军介绍,在打击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用品专项行动中,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用品案件4.57万件,罚款7.12亿元,价值5.84亿元,移送公安机关1033件。在口罩、防护服等防疫产品领域认证活动专项整治行动中,对1.76万家防疫产品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帮扶,查处涉嫌违法案件375起,罚款3500余万元。
未来三年将提高个人防护装备的标准。
我国正式实施了.新版本的KN95系列口罩强制性国家标准。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陈红军介绍,新标准对防颗粒物呼吸器的呼吸阻力、呼气阀气密性、视野、实用性能等核心技术指标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显著提升了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防护产品的标准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标准保持一致,更符合我国实际应用需求,充分体现了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安全底线意识。此外,我们将组织新版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比对,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防护口罩出口企业。
陈红军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和应急管理部联合发布了《个人防护用品标准化推广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3年)》。未来三年,中国将重点推出一批个人防护装备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
据介绍,市场监管部门将发挥政府部门品牌建设职能作用,引导企业打造品牌,以先进标准引领产品质量提升。目前,全国已开展5个口罩产业集群示范区培育,推广口罩品牌59个,培育口罩龙头企业227家,帮助1391家小微企业提升质量。
(——文章来源于新华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宁夏实验室家具的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