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事聚焦

导游要变“主播”?旅游行业“重塑”倒逼人才培养变革

发布时间: 2021-11-08 作者:宁夏实验室设备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每天早上,拥有80多万粉丝(网上昵称“黄山婷婷”)的黄山导游陈婷都会驱车前往直播目的地。从去年5月开始,她已经转型主播一年多了。后来上世纪80年代后,她开始走出黄山,并受邀到福建武夷山、安徽亳州、宁波象山等地直播当地的旅游景点和风土人情。

在后疫情与互联网直播时代的重叠背景下,一大批职业导游开始转型主播,在网上传播文化风景,并“带货”帮卖当地特产,重新定义了导游职业,刷新了他们的技能要求。

这一变化深深震撼着上游旅游职业教育,迫使教师思考:互联网场景下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如何转变,以适应疫情和技术迭代带来的工作内容和方式的变化?

这个行业已经被“重塑”

“如果你没有时间去乡村旅游,可以来我的直播间,我会通过镜头传递春夏秋冬的..口气。城市风景明朗,乡村是.美的目的地。”这是陈婷直播的开场白。

2020年初,她的旅行社损失惨重,在家“失业”的她陷入焦虑。34岁时,她决定碰碰运气——取名“黄山婷婷”,并落户Tik Tok平台进行直播。刚开播的时候,她在镜头前和陌生网友聊天。

凭借10年导游积累的知识和经验,陈婷开始计划、思考剧本和抽查。在她看来,.大的挑战是直播时一直说话,肚子里有货。为此,她选择了风景优美、视觉感好、内容谈得来的景点。

谈到徽州古建筑,她会给我们讲述历史上徽商创业的经历和精神。她认为,现场演讲是另一种“导游词”,应该遵循“内容为王”的原则。

2020年被称为旅游直播元年,对直播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某旅游机构发布的《文化旅游生态洞察2020:旅游直播时代》报告显示,在用户喜欢的旅游直播内容中,深度体验、自然风光和美食占据前三位,比例分别为72.88%、64.41%和61.86%,其余依次为文化景点55.08%、酒店民宿44.92%和线上名人打卡34。

“我们打算培养3-5名年轻导游作为企业储备的直播人才。”安徽.大的旅行社之一安徽环球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华玉表示,去年,导游应该考虑用VR、5G和物联网技术武装自己,以跟上行业变化。

同样,今年五一前,黄山杜鹃花盛开,黄山智慧旅游有限公司主播团与网友互动。在2小时14分钟内,网友提问544次。机票预订、景区优惠政策、行李寄存都是热门话题。这让公司部门负责人张意识到,旅游企业要抓住直播红利,抓住流量出口。

“与食品、服装等快速消费品的商品不同,购买旅游产品实际上是购买消费的预期,受到天气、交通、心情等因素的限制。主播要熟悉平台规则,具备持续的产品推荐能力。”在张看来,导游和主播仍然存在“流量小、品牌传播弱、传递效果差”等痛点。培养一批可靠、可持续、有用的旅游人才至关重要。

人才培养必须“因势利导”

“导游是旅游职业教育中.传统、.核心的专业,疫情迫使其转型。”近两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协会旅游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院长杜经历了一段特别忙碌的工作状态。疫情对旅游行业打击很大,伴随而来的旅游职业教育也跌入谷底。经过调研论证,她认为传统导游应该转型为“互联网+现代导游”的多学科人才培养,其中数字知识的介入非常重要。

“目前旅游业的特点是恢复周期长,传统的旅游观念和消费观念被重塑,人才培养必须根据情况进行转变。”杜以浙江为例。近年来,该省在线旅游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云旅游、智慧数字旅游成为拉动旅游消费的主流。游客可以通过短片和直播“不用旅行就能看到美丽的世界”。亲子旅游、绿色旅游、乡村旅游、健康旅游等优质产品也备受市场推崇。“与此同时,部分旅游从业人员转行做旅游定制员、研学旅行导师、旅游顾问、管家等。”

“因此,重点培养研究型、管家型、智慧型导游,对于提振学生对行业的信心非常重要。复合型导游人才的培养更加迫切。”她观察到,从全国范围来看,导游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痛点。

比如,培训定位与文化旅游融合、“互联网+旅游”的产业升级不相适应;课程体系对培养全球化、定制化、智能化导游的规范支持不足;校内实践教学与导游技能等迭代训练要求不匹配。

随着疫情,全国各地的旅游职业院校都在思考如何改革教育教学。杜认为,该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是国家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缩影。

为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近年来,该校旅游规划设计学院增设了智慧旅游技术应用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更名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景区开发与管理更名为智慧景区开发与管理。

“一系列变化意味着教学模式的重构,办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都要迭代更新。”杜介绍,在后疫情时代,学校对导游专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比如学校合并了旅行社计量与调整实务、旅行社门店接待等8门课程,增加了智慧旅游服务与管理、旅游IP运营与创作、旅游短视频制作等具有数字经济色彩的课程。

我努力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思维和能力。杜坦言,学校对专业课技能进行了数字化打磨,打破了原有教材中的“章程序”体系,解决了一些“颗粒状”知识点。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高品质的农宅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给职业院校带来了新的方向。今年3月,教育部全面修订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增设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早在2017年就成立了全国..民宿班。

目前,学校的“B&B管理与运营”专业开设了B&B管家、B&B数字运营、B&B产品创新与开发、B&B安全、农村小区运营、民俗文化等课程。杜介绍,老师们将结合旅游市场的变化和民宿市场前景,就新媒体营销、农村土特产、礼品营销等案例进行授课。

“后疫情时代,导游人才必须是具备新媒体素养和社区营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校的一些教学内容落后于市场。政府部门、直播平台、旅游企业、主播要共同完成培训模式改革。”张认为,高校可以灵活教学,邀请..导游或有直播经验的导游进入教会,培养线下带团、线上直播的新型人才。

今年,安徽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朱亚飞提前体验了新媒体行业的工作状态。他报名并通过筛选,进入学校与安徽自贸区芜湖片区等单位合作建立的短视频直播工作室。

每天,在学校上完理论课,他和同学来到工作室,在学校和企业老师的带领下,写文案、拍视频、编辑。他们还在直播间学习直播语言、客户互动技巧和应急处理。

工作室还采用项目式小组教学。今年夏天,朱亚飞一行去郊区参加房车露营活动,在烈日下拍了一整天的户外场景。“刚开始做户外直播,有点不知所措。但一场直播提高了我的勇气和语言沟通能力。”

朱亚飞参加过书店、公园等活动的直播,他本人也注册了Tik Tok。“画室‘宽进严出’,半学期就淘汰一批学生。”他说。

“转身”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因为疫情,学生的就业选择发生了显著变化。”安徽国际商务与旅游学院院长孙教授指出,近两年来,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以上,但对口就业率只有50%左右,学生更倾向于去度假村、民宿等企业。

为此,学院修订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培养能够进行线上线下旅游服务和产品设计的技能型人才。去年,学院在“旅游营销”课程中加强了“旅游新媒体营销”模块的培训,整合了原有的“导游基础”、“导游实务”和“导游法律法规”三门课程的教学。

但是老师能教好吗?孙说:“为此,学院要求所有旅游营销专业的老师离职半年,分别去媒体公司和跨境电商公司学习;相关企业会培训有意愿的教师和辅导员,然后选择‘种子教师’到企业学习。”

与此同时,黄山职业技术学院也迎来了课程体系改革,旨在服务“云旅游”发展。“痛点”文案、“甜点”文案、文案目标群体和竞争对手分析...在我校2020级旅游专业旅游电子商务课程中,新媒体文案传播课程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兴趣。目前,学校在2021年旅游相关专业培养计划中增加了旅游创新思维和旅游综合素养课程。

“新增课程包括智慧旅游、文化旅游新业态、电子商务、文案、茶旅设计开发等技能培训。目前,学生们的反应不错。”该校旅游与建筑系副主任甘表示,学校多次强调,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具备线上教学思维、短视频制作与推广、网络直播技能,完善线上教学资源库建设。

除了去企业挂职培训、参加技能培训等“必修动作”外,该校部分教师主动报名参加黄山市政府组织的新媒体准备讲师培训班,提升专业技能。

孙表示,目前人才培养的难点在于直播岗位的技术要求与学生现有能力差距较大。学生上岗后应立即开始直播,这需要大量的培训作为基础,但在学校进行课程实践的机会仍然有限。“与此同时,在社会观念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仍然不愿意把直播作为自己就业的..,这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投入度。"

矛盾的是,“这个领域的人才恰恰是企业所缺乏的。我们的合作旅游企业都提议报名参加毕业生直播。”她介绍,学校已计划在企业订单班培养计划中增加旅游直播课程,双方将共同完成讲义的准备工作。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直播、短视频制作的‘技能’,还要把这些技能作为数字营销、旅游IP运营、旅游电商等课程的基础,让学生从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文化内涵的视觉表达等教学目标上掌握‘技能’。”杜认为,旅游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赋能和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一些痛点亟待解决。”杜表示,目前,旅游行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仍滞后于岗位需求的变化;教材的更新需要一定的时间;培训设施等硬件无法满足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需求;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力量和教师能力的支撑。

她呼吁,旅游学校和企业迫切需要形成人才流动和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要整合行业.新资源,开发课程、教材、设计实训方案,培养懂行业转型新思路、新技术、新模式,对行业发展有洞察的师生。”

黄山学院姚立忠教授指出,从长远来看,要建立成熟的旅游人才培养新模式,需要经历长期的行业观察,然后由相关部门、学术界和行业..进行系统论证,.终形成新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文章来源于中国经济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宁夏实验室设备的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