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事聚焦

平均33岁!他们10年打造中国空间站超级“净化器”

发布时间: 2021-12-21 作者:宁夏实验室建设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航天员你在太空中喝的水来自哪里?几乎每次太空任务,人们都会问类似的问题。前不久,在中国空间站的..堂航天课上,有同学提出了如何解决饮水和氧气的问题。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叶广福透露,太空使用的食物前期已经由“太空快车”送往中国空间站,生活用水来自再生水。空间站配备了水循环系统,实现了循环利用。

这背后离不开中国空间站超级“净化器”-环境控制和健康保险尿处理子系统-的保障。该系统可以从6升尿液中提取5升蒸馏水,.大产水量为每小时2.5升。蒸馏水处理子系统净化后的再生水可满足航天员清洁、制氧等用途的需要,供空间站长期运行。

系统开发团队的平均年龄是33岁。正是来自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6所的这样一支年轻的团队,用了10年的时间,梦想可能会到来,成功研制出了星空之上的净化设备,使中国航天员能够长期留在太空。

开垦荒地

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乙遥二运载火箭将空间站和核心舱抬上天空,沿着天空划出一道明亮的弧线。就在无数人为“中国力量”欢呼的时候,二院206个空间站的环境管控和健康保险团队成员的心还悬着。

直到6月24日,成功的消息才从星空传来。他们研发的环控生物健康保险尿处理子系统成功完成..尿液回收,实现了中国空间站水资源在轨循环利用。生产的蒸馏水各项指标均符合使用要求。

有..表示,为了航天员能够长期留在空间站,必须解决“生命之源”——水的问题,否则,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实验室建设将无从谈起。

2012年空间站还有十多项关键技术,在国内还是空白,包括环境控制的尿液处理和生命保险系统。也是在那一年,二院206所开始涉足航天领域,中标系统开发任务,开始了自己的“长征”。

206所副所长白说,当时一切都得从零开始。面对航天产品的长寿命、高可靠性以及机、电、气、液、热等诸多技术挑战,研发团队开启了长达10年的技术攻坚战。

“空间站尿液处理技术是国际公认的技术难题,也是我国空间站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技术封锁,基本没有可用的技术信息。”206个科技委员会的副主任李建东说。

作为环境控制与健康保险尿处理子系统的技术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开发了一套适用于微重力环境的技术方案。

“当时我们做了七八套样机。从原型到工程产品,我们做了数百轮测试,.终解决了密封问题。”李建东说。

十年磨一剑,李建东带领团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见证了环境控制与健康保险尿处理子系统从原理原型到正式产品的艰难转型。

青年

梁迎斌,一个2015年加入球队的80后小伙,如今已经成长为球队的中流砥柱。他解决了装配集成、转动部件磨损腐蚀、系统高可靠性断开等问题,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2020年6月,在一个实验点实施封闭管理。在那里值班的年轻设计师张玉香留在了原地。每天做了10多个小时的实验后,他就睡在营地的床上。他吃的.普通的东西就是方便面,但是他从来没有听到过抱怨。

年轻设计师韩告诉记者,在一个试验场50多天的预模拟试验中,他和等几位同事轮班值班,在监控室观察尿处理子系统的运行情况。其实每班十几个小时,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往往没有任何异常。轮班后,他们要忙起来,需要对这段时间的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50多天后,在走出工作大楼的那一刻,午后的阳光照在他们的脸上,韩突然觉得,“我们好像做了一件特别伟大的事情”。

尿处理子系统涉及大量消耗材料,因此团队进行了地面定比试验。2018年加入团队的..一位女性成员李晓丹,花了13个月的时间,和裴春雷、詹德利等几位同事一起处理了3万多升的水样,每天多次配置水样、采样、检测、分析、记录。他们从数百页的数据中发现了规律,为产品在轨更换周期提供了重要依据。

2021年初,发射任务前夕,系统性综合实验的关键期正好与春节假期“撞”在一起。此时团队成员分布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大型航天器天津AIT中心、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分三条任务线同时工作。如果产品的设计、工艺和检验有任何缺陷,发射任务将被推迟。

为了保证实验的持续进行,团队成员一致放弃了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在除夕夜坚守岗位。.终,在年轻的面孔们加班加点工作了多个昼夜之后,产品的阳性样本如期交付给了整体。

白说,10年来,队员们很难找回当年的青春和温柔,留下的是中国航天员的坚韧、战胜困难的信念和勇气。现在,这支年轻的队伍再次起航,踏上了星辰大海的征程。

(——文章来源于中国新闻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宁夏实验室建设的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