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事聚焦

用手机学习,到底是“学会”了还是“学废”了

发布时间: 2021-12-06 作者:宁夏实验室建设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现代社会,几乎每个人都离不开手机,中学生也一样。虽然学校禁止使用手机,很多家庭都有亲子冲突,但大部分中学生拥有手机的原因是“有利于学习”。手机,到底是学习的工具还是学习的障碍?打开中学生的手机。有哪些应用?......带着这些疑问,近日,北京市第101中学学生记者团(以下简称“记者团”)为我校100名中学生进行了一场“你能用App学习吗”?问卷调查,并对我校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

手机能成为学习的“工具”吗?

从学校回家后,101中学高一学生张天成一直趴在桌子上冥思苦想了一个小时,但摆在他面前的生物作业还是没有进展。试卷中“氨基酸”、“肽链”、“脱水缩合”等复杂的生词让他头疼不已。

期中考试临近,连基本的作业都无法顺利完成,这让张天成感到焦虑。但是时间不多了。为了快速解决问题,他打开了一个搜索软件,简单地把问题拍了下来,而这个软件很快就列出了各种搜索结果。

令他惊讶的是,这个软件不仅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提供了不同的方法。“搜索软件甚至会给出一些老师没讲过也不知道的方法,还可以总结公式。”张天成说。

借助搜索软件,张天成很快理解了公式“蛋白质的肽链数=组成它的氨基酸数-肽链数=脱水缩合数”。然后,在长期的“短板”——生物期中考试中,张天成居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把这归功于这个搜索软件。

张天成称自己为生物学上的“小学渣滓”。他认为手机App的学习功能不仅被“人渣”广泛使用,他认识的一些“校长”更擅长使用。

比如课堂上“大牛”的手机上有各种各样的学习软件——刷题、搜索、排序、打印应用。有了一套程序,学习方便、高效、快捷:“刷题”找薄弱点,“搜题”找解答,“整理”拓展错题库,再通过打印App打印错题,粘贴在错题本上。

101中学大三学生梅玉元,是同学眼中的英语“学神”。他说他从未参加过英语培训班。梅玉元的经历是坚持使用英语学习app,通过一些视频app找到一些英语学习资料。

在梅玉元看来,日常生活中缺乏沉浸式的语言环境,要抓住手机上的资源,培养英语语感。这些软件不仅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还为即将到来的口语考试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指导。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有了这些软件,你就一定能提高英语水平,或者你必须坚持下去。只要你每天坚持,哪怕只有几分钟,也一定会看到成效。”梅玉元说。

此外,一些学习应用也非常注重趣味性。该校大一新生徐青说,有一次她用App背单词时,有些单词是小猪佩奇念的,每个单词她都要听十几遍。

该校语文老师高山说,还会要求班里的学生在听歌时使用App里的“高考必备古诗”歌单来加深记忆。因为古诗词有节奏,再加上音乐,有利于记忆和背诵,而古诗词原本是需要传唱的,所以学生可以更好地领略古诗词的魅力。

随着手机应用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效、简洁、多样、有趣的学习app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

记者问卷显示,97.9%的学生表示平时使用手机App进行补充学习,57%的学生平均每天使用10-30分钟以上。同时,94%的学生表示使用手机App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其中87%的学生认为学习App有助于解决作业中的问题。超过70%的学生认为App可以解决课堂上没有的知识点,帮助巩固知识,实现自主学习。

在这些app中,被调查中学生使用频率.高的5个app分别是:搜题、词典、英语练习、短视频、音乐,主要用于解决作业问题、整理错题、学习英语、拓展课外资料、学习个人兴趣。

很多受访学生认为,学习app带来的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的改变,还有思维方式的“开放”。善于用工具学习比努力学习更有趣、更有效、更持久。

为什么有的学生“学”而有的“不及格”

然而,下载学习应用程序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很多受访学生表示,如果使用不当,会有“血与泪”的教训。有的学生“一学就会”,有的学生“一学就会被抛弃”。

该校大一新生孙若兰分享了自己“痛苦”的经历。初中的时候,她下载了某个搜索软件。当她每天在作业中遇到问题时,她会打开软件,不自觉地复制答案。其实很多问题根本不知道,事后她也没有理解和掌握。

过了一段时间,数学考试成绩下来了,试卷上50多分的鲜红数字深深刺痛了她。孙若兰懊悔不已,痛定思痛,毫不留情地卸载了手机软件,转而脚踏实地地学习。

被高中录取后,孙若兰把这个软件装了回去,用作学习辅助。她说:“想了想,成绩下降的原因不是软件本身,而是缺乏自律。”现在孙若兰遇到难题,会先思考,但如果实在不行,会再搜索分析,.后打印出来整理成一套错题。

梅玉媛经常在视频App上找英语学习资料,从自己尝试理解开始,然后反复看视频,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提取好的单词和句子进行积累。“每天45分钟,一两年时间,基本可以达到和外国人正常交流的水平。”

一个不想被点名的学校二年级同学,是一个拿着手机的“业余爱好者”,也就是一个不使用任何学习软件的人。他的原因是没有意识,容易沉迷手机。有一次,他想在手机上搜索一个词,但当他打开手机时,忍不住刷了20分钟朋友圈。

“以前查字典只需要2分钟,用手机却要花10倍的时间,只是因为我控制不了自己。”这位同学说他把软件都卸载了,手机只是用来通讯的。在他看来,如果遇到问题,问老师是.好的办法。

很多受访学生认为,并不是每个学习App都是“良心软件”。比如有些应用一开始就可以试用,体验效果很好。然后再试一次,你会被要求购买VIP,你还需要为观看视频支付单独的费用。.烦的是,付了讲课视频的钱后,发现一些所谓的“海淀名师”只是带着分析看,远没有自己的老师清楚。

“有时候软件会利用喜欢个性的中学生的心理来吸引大家购买VIP。事实上,这只是让页面变得很酷。”徐青说,这样只会增加一些零花钱的支出,感觉不是很值得。

正确使用App,可以事半功倍。

如何正确使用学习App?对此,记者团还采访了老师、同学和家长。

“我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App不是用来处理作业的。在寻找作业的解决方案后,我们应该把知识推回到课堂上,巩固我们的知识点,”该校大一新生聂开元说。

除了正确的态度,梅玉元认为,一定要分清娱乐和学习。比如在学习app上找英语学习视频,为了避免内容分散注意力,.好找一些情节不是很复杂,烧脑的素材。他建议大家可以看一些ted讲座和纪录片,边听边摘抄好词好句。

“你不能省略思考的过程,尤其是在梳理知识点的时候。不要直接复制App上的知识总结。.好自己总结整理。”101中学生物老师安俊同意学生应该利用各种资源学习,但她认为独立总结知识点是学习中.关键的一步。

还有高珊老师,和安老师有同样的看法。她认为语文是一门强调逻辑思维和思维深度的学科。如果用搜索软件学习,可能会导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学习中不能省略独立思考的过程。”

101中学的心理学老师严越建议,我们应该对自己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如果自制力不强,拿起手机就可以玩游戏聊天,不适合用手机学习。第二,可以求助,比如让父母监督你,学习时只用手机作为工具。第三是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比如学习半小时,刷手机五分钟,休息一下。简而言之,我们应该找到.适合高效学习的方法。

在梳理问卷和深度访谈后,记者团得出结论:学习app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但并不具备“神奇的魔力”——可以直接将知识不费吹灰之力地输入大脑!学习App只是为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辅助,.终还是要看每个学生脚踏实地的学习。毕竟学习没有捷径。

(——文章来源于人民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宁夏实验室建设的小编删除)